• 當前位置: 主頁 > 新鮮資訊 > 健康生活 >

    我國出口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的原因及策略選擇

    時間: 2017-03-27 20:38 點擊:

    買新鮮,食堂蔬菜配送(http://www.maixinxian.com/)

    作者:楊路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   胡小品   上海大學   北京蔬菜配送公司  http://www.maixinxian.com/
     
    摘要:隨著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發展,農藥殘留問題目益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我國農藥殘留種類包括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涉及蔬菜、水果、畜禽和水產等出口農產品。主要超標原因,源自生產者、政府監管、未與國際標準接軌和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等因素。我國應發展綠色生物農藥,加快產業化進程,完善農殘標準體系并堅持法治化監管,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農產品;農藥殘留;生產者;政府監管;標準;貿易保護

     
    隨全球氣候變暖,農業病蟲害頻發,我國田間農藥使用量持續增長。農藥使用后殘存于生物體、農產品和環境的農藥原體、有毒代謝物及降解物等,危害人體健康,惡化我國食品安全。農藥殘留(MRLs)問題成為制約中國農產品貿易的主要因素,曰益受到關注,也給我國農產品貿易帶來嚴重影響。

    一、我國出口農產品農殘超標狀況

    中國出口農產品種類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初級農產品,如蔬菜、水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其中蔬菜和水果等植物類農產品,由于農藥直接噴施,且大部分是鮮食的,農藥殘留降解少,農殘問題最為嚴重。此外,還可通過環境農藥殘留,如土壤、水體和空氣等進入植物。而畜禽和水產等動物類農產品,則主要來源于農藥污染的飼料和原料,通過食物鏈在體內聚集。果蔬類露地栽植,以夏季農殘檢出率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而溫室大棚種植,則冬春季農殘較高。因為溫室空間有限,通風透光差,相對溫度高,濕度大,有利病蟲害發生。農戶往往頻繁使用農藥,且殘留揮發降解速度慢。據2014年浙江紹興地區蔬菜類的農殘檢測抽查,高低順序依次為葉菜類、果菜類、花菜類和塊莖類。

    目前我國主要農藥殘留種類包括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自2001年農業部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以來,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得到一定控制。但近年農殘安全事件依然頻發,如2010年“毒韭菜”、“毒豇豆”及2013年“毒生姜”事件。從檢測結果看,全國農產品農殘總超標率持續偏高,大致5-10%之間。2015年為4.8%,仍與發達國家有不小差距。2016年1月,農業部對全國50多種蔬菜1293個樣品抽檢,農殘不合格率高達22%。我國超標的農藥種類,首先是有機磷類,如甲胺磷、甲拌磷、毒死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等。其次,氨基甲酸醋類,如克百威和涕滅威等。再者,有機氯類農藥毒性大,半衰期長,環境殘留難以降解,目前使用較少。其中的硫丹,2005年歐盟曾將其茶葉農殘限量由30mg/kg提高至0.0lmg/kg,致使我國出口茶葉硫丹超標嚴重,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而六六六和DDT,我國1983年已禁止生產使用,但仍能在農產品中檢出。擬除蟲菊酯類毒性較小,在近年報道中,以甲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檢出率為高。殺菌劑類低毒農藥用量較多,?蓹z出的有腐霉利和百菌清等。

    中國2001年加入WTO后,由于農殘超標問題,屢遭國外農殘等技術貿易壁壘,大量農產品被通報、拒收或扣留。據國家質檢總局TBT/sPs研究中心統計,2006—2015年,我國出口農產品被通報1450余次,其中95%以上來自美國、歐盟和日本。據商務部調查,我國90%以上出口農企遭受國外農殘等技術貿易措施,農產品出口損失每年約40-90億美元。2015年我國被通報102次,果蔬類產品,僅5月出口歐盟就有楊梅、茶葉等10余批農產品因啶蟲脒和唑蟲酰胺超標,被扣留或拒入。水產品方面,2015年1月,美國FDA多次通報中國羅非魚中檢出磺胺嘧啶和甲氧芐啶,這2種藥物在中國允許使用,而美國列為禁用。2015年9月,日本通報中國出口蝦中呋喃唑酮超標,宣布實施強制30%比例抽檢。一方面,削弱我國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為達國外標準要求,生產、檢驗和倉儲成本增加,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出口增速減緩,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另一方面,受農殘限制農產品,生產投入會減少;而不受限制的,則吸引新增投入,擴大生產。在資源分配導向作用下,造成我國農產品類別與農業區域發展不平衡。

    二、我國出口農產品農殘超標的原因分析

    (一)生產者農藥使用方法不規范北京蔬菜配送公司

    隨科學文化發展,健康的生活理念方式,蔬菜和水果等農殘問題,日益受到民眾關注。相比消費者,生產者的農殘認知水平卻不容樂觀。在采取出口導向型農業政策的發展中國家,是較普遍的“特色”,如巴西、泰國和印尼等。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分散的小規模農戶,對農殘的認知亦相當缺乏,只有1.7%對農殘非常了解,61.4%有所了解,而36.9%則從未聽說。造成安全意識薄弱,引發農殘超標問題。

    我國鄉村青壯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業生產者老齡化嚴重。受教育和技術水平的限制,在農藥選擇、時間、劑量和對象方法上,存在盲目錯誤的行為。一是農藥配兌不規范。認為“濃度越高,殺蟲效果越好”,擅自提高用藥濃度。二防治時期不當。大多到病蟲大發生才施藥,效果較差。且每隔一段時間,就噴施一次,增加農藥殘留。三對農藥沒有選擇性。存在隨大流的“羊群效應”,甚至有將兩種以上農藥混配,發生化學反應。四施藥技術落后。采用傳統藥械,田間跑、冒、滴、漏嚴重。浪費農藥之外,還增加殘留。五不考慮安全間隔期采摘。大部分的農藥成份尚未降解,危害人體健康。

    另外,違規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2013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顯示,全國農殘監測總不合格率為5.6%,屬于禁限的高毒農藥殘留超標約占1/3。高毒農藥快速有效,一些農戶青睞有加;無公害和生物農藥效果遲緩,自然不愿使用。主要為經濟利益的驅使,高殘留農產品外觀整潔好看,無病蟲遺跡,非但不影響銷售,反而價格更高。即使是國際貿易的進口國,也要求農產品的無瑕疵物理外觀,于是農戶不顧質量安全,存在僥幸思想,違規使用高毒農藥。2015年6月至10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對廣東、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一些重要蔬菜產區進行歷時5個月多次調查,得出結論認為,菜農違規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是“普遍存在”,如呋哺丹、甲拌磷(3911)和甲基異硫磷等。節目曝光后,引發各界關注。

    (二)農殘立法和標準未與國際接軌

    近年我國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如2001年《農藥管理條例》,2006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2009年(食品安全法》等,初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框架。但總體而言,與國際及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法律體系尚不健全,整體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層次較低,如《農藥管理條例》,只是部門規章,還未上升到國家法律層面。法律效應欠缺,沒有具體配套的司法解釋。致使鉆法律空子,或打擦邊球經營,給執法管理帶來難度。另外處罰過輕,違法者收益遠大于損失,難以體現法律的震懾作用。我國1977年發布第一項農殘國標,至2014年GB2763-2014《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共涉及387種農藥和284種農產品,總農殘限量指標3650項。新標準雖號稱史上最嚴最全,但仍存在明顯不足,如不按產品種類來制訂農殘標準;部分農產品指標較少或太少,具體可操作性不強等。與國際CAC標準相比,雖涉及農藥種類較多,但農殘標準總量偏少,標準相對偏低。較之西方發達國家,如歐盟、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無論涉及農藥種類,或農殘數量和指標,更是差距懸殊(表1)。截止2015年底,中國總農殘限量3650項,而美國、日本和歐盟,則分別為1.1萬、5.16萬和14.5萬項。再以茶葉為例,中國有28項農殘限量,日本144項,歐盟則有478項。出口歐盟主要超標農藥16種,而中國12種未規定。


    北京蔬菜配送公司

    (三)政府部門缺少有效監督

    美國農藥殘留監管主要由FDA負責,日本主要由厚生勞動省和農林水產省負責。我國由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協調指導相關部門,實行分段監管體制:農業部門,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質檢部門,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工商部門,食品流通環節;衛生部門,餐飲業和食堂等消費環節;食藥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綜合監督和查處重大事故。由于我國行政體制的固有頑疾,實則是多頭管理。部門之間職責不清,標準“打架”,監管存在重疊、模糊和真空地帶。受狹隘的部門利益驅使,監管扯皮,常是“有利大家一起抓,無利都不管”,影響我國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在農藥管理方面,按《農藥管理條例》,農業部門是執法主體。而《產品質量法》規定,工商和質監部門也可監管。職能交叉,多頭管理!稐l例》處罰依據不充分,措施不具體,缺乏強制性,導致不能有效執法監督。一些高毒高殘留的農藥,仍在市場上占有率較高。部分經銷商為追求利潤,違法銷售經營,實為農殘一大癥根。據2015年農業部農藥監督三批抽查結果,總體不合格率為15.4%。其中第3批主要存在問題:一標簽標明的有效成分未檢出(即假農藥),占質量不合格產品22.6%。二擅自添加高毒農藥或其他成分,占43.0%。三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即劣質農藥),占51.9%。四是產品的生產企業難以確定(即仿冒農藥),占總樣品數11.3%,質量不合格率71.3%。另外,生物農藥總不合格率高達71.7%。

    (四)農殘檢測技術和機制不完善

    首先,檢測機構不具應有檢測能力。除省級農產品監管機構外,市縣檢測能力明顯不足,存在嚴重的行政空白。如縣級質檢站,只配備一些快速檢測設備(試劑盒之類),產品制作門檻低,質量參差不齊,檢測結果偏差大。其次,農殘檢測技術落后。當前國際農殘檢測方法日趨完善,簡單靈敏,快速且成本低。發達國家的多殘留檢測技術,可同時檢測上百種農藥殘留,如美國FDA可檢測360多種農藥,加拿大251種,德國325種。第三,農殘檢測機制不規范。歐美日早已形成完善機制,長期固定,動態跟蹤,系統且規范。而我國只是不定期的零散抽樣檢測,且僅針對部分農產品。另外,市場準入和質量追溯制度推行不力。在發達國家,農產品進入市場前,必先經農藥殘留檢測,合格后貼標簽注明殘留量和生產、銷售者信息;消費者購買后如出現問題,可通過政府部門追溯來源。我國在這方面尚處起步階段,除機構體系外,還缺乏先進檢測技術和相應的專業人才隊伍。

    (五)進口國實施貿易保護的雙重標準

    農產品領域的技術貿易標準,易于設置,卻難以跨越,且在實施過程中存在隱蔽性。而WTO規則不夠完善,如(SPS協定》中:“為保護人類、動物和植物的生命和健康的前提下,各國可以單獨制定標準和規則”,這為發達國家的農殘措施,留下“合理性”空間。而相關的限定條款,卻模糊不具操作性。如((SPS協定》第2條規定:“各成員應保證任何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僅在保護人類、動物和植物的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限度內實施。并根據科學原理,如無充分的科學依據則不再維持”。這條存在明顯的漏洞,進出口貿易雙方,可為各自利益和目的,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析。

    從客觀上講,具有傳統農業優勢的發展中國家,隨農產品國際貿易規模擴大,在經濟利益下,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被大量施用農藥的行為所取代。如上世紀90年代的巴西,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后的墨西哥等,相關研究顯示,農產品貿易每增加1億美元,農藥使用量增加291噸。由此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從保護本國民眾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出發,必然針對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出口制定貿易保護法規和更嚴苛的農殘標準。從主觀上說,發達國家采取雙重農殘標準,目的也是為了保護本國農業,減少對本國農產品市場的沖擊。

    比如,日本針對中國蔬菜產品,規定毒死蜱的限量,高出日本蔬菜其他有機磷農藥一倍以上,且遠超歐美及國際CAC標準;歐盟對中國茶葉農殘標準,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同屬一類農藥的限量相差250多倍,原因在于前者歐盟生產,后者中國生產。

    三、我國出口農產品農殘超標的應對策略

    (一)發展綠色生物農藥,推行綜合防治

    首先與國際農藥發展接軌,淘汰高毒、高殘留和高風險農藥品種。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綠色和生物農藥等,替代化學農藥?衫梦⑸、細菌或其代謝產物,對病蟲雜草等進行防治,對人體和環境影響很小。同時創新農藥施藥技術,如精確施用技術等,減少田間農藥使用量。推廣三誘技術,即性誘劑技術、頻振式殺蟲燈和黏蟲色板誘殺技術。其次,實施農業病蟲害綜合治理。根據土壤、氣候和經濟條件,利用一切可適用的綜合策略,如植物檢疫、抗性良種、合理耕作管理、物理機械及生物天敵防治等,最大程度的減少病蟲危害,使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之下。再者,實施良好農業規范(GAP),控制種植、采收、加工、包裝和運輸等環節的化學毒污危害,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也具積極意義。

    (二)加快產業化進程,強化生產者培訓

    我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產業化經營是大勢所趨。以規;癁榍疤,有利在源頭規范農藥使用,減少農殘超標風險。在農業商品化背景下,生產者土地經營規模越大,對現代農業理念及技術培訓的需求都會增大,接受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的可能性更高。新技術和低毒殘農藥采用,對農殘監管也更方便。應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促進規;洜I,提高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比例。強化生產者培訓,提高農殘認識。鼓勵農業合作組織發展,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共同形成合力,從根本上解決農殘問題。

    (三)堅持法治化管理,實施可追溯制度

    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帶有明顯的權宜性,部門主義色彩較重,缺乏長遠目標和整體系統性。如((食品安全法》,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就體現不足。與農殘有關的法規,雖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藥管理條例》,但相關內容過于簡略,針對性不強。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在現有立法基礎上,有效整合細化,出臺專門農殘法規。堅持依法監管,推進市場準入和質量可追溯制度。健全機構體系,引入先進設備,培訓相應的專業人才隊伍?晒膭畛隹谵r企率先實行,做到“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存儲,產品可召回”。提升我國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增強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四)利用現代高科技,對農殘超標進行監控北京蔬菜配送公司

    在農藥殘留檢測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多維數據,為快速有效處理分析,利用大數據等高科技,根據農殘數據特征,設計農殘檢測智能管理系統,如AMPRDD和Ac—cess等;谧尤蝿蘸蛯哟位,建立信息數據庫。從樣品采集到檢測分析全過程,可得到采樣時間、樣品產地、農產品種類、名稱、農藥種類及檢測分析等統計結果。除報表外,還以折線圖、柱狀圖、餅圖和3D圓環圖形式展示。用戶可從中挖掘有價值信息,發見農殘變化趨勢特征,及時有效監控,為決策提供依據。另外,運用物聯網技術,如二維條碼和無線射頻技術等,除實現農殘檢測信息共享外,消費者在農貿市場或超市,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條碼,查知農產品農殘數值,包括檢測地點、時間及檢測人員等信息,為農產品質量溯源提供技術支持。

    (五)完善農殘標準體系,提升檢測技術

    我國農殘標準體系,農藥種類和限量指標較少,科學性和技術水平低,修訂機制不完善,已不能適應農產品國際貿易需求。應及時掌握國際尤其發達國家的農殘動態,加快標準修訂完善。長遠規劃,開展農殘評價和毒理學分析研究。檢測方法標準方面,我國自動化程度低,提取凈化效率不高,速度較慢。短期內可適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學習和借鑒。長期則需加大自主研發力度,鼓勵生物傳感器檢測技術、儀器分析法、免疫分析法和酶抑制法等應用。以最新科技成果,改進提升檢測能力。此外,為應對國外農殘壁壘,應建立完善成熟的農產品出口預警機制。動態關注,及時發布信息,為出口農企提供服務,并幫助解決問題。同時在遭遇國外不合理的農殘壁壘時,出口農企要敢于面對。充分利用WT0規則,保護自我利益。爭取突破壁壘,保證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持續健康發展。


    買新鮮  北京蔬菜配送公司  http://www.maixinxian.com/

    買新鮮,食堂蔬菜配送(http://www.maixinxian.com/)

    欄目列表
    欄目文章
    買新鮮
    北京餐廳、酒店、單位食堂的放心供貨商!
    蔬菜水果
    糧油調料
    肉禽魚蛋

    成為一家服務領先的生鮮B2B企業!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农民影视vip免费观看网址,在线天堂www在线中文,日韩免费AV大片